9、行走

残雪

从前,在我们的灰黄色的天空之下,土壤如此贫瘠,花草呈现短短的生机之后,立刻就枯萎了。哪怕是十三四岁的我们,大都清晰可辨。有种美丽的东西在我里面,她,在那里,我将阳光吸进胸膛的时候就感觉到了她的存在。她是我吗?她很像我――一个情绪热烈的女孩。她使我那飘忽不定的目光聚焦,也许连我的眼珠的颜色都变深了吧?在远方的堤岸上,有个声音在呼唤,我在心里说:“书包上面可以绣一朵白牡丹。”那人坐在水边的石头上沉思,我要走整整十几年才会走到他的跟前。

也有的时候,行走发生在城市里,就像小贩在走街串巷。中午过后,城里不热闹,还有点寂寞。理发店里,老板娘坐在门口扯那根“土电扇”脆!南食店是可以进去逛一逛的,不会有人来问你。柜台后面阴凉的角落里肥胖的女职员在打瞌睡,一个小姑娘在看报。这几个神秘人物的面目我从未看清过,但每次进到店内,沁人心脾的阴凉就从我脚底向上升腾,多么好!多么宜人!从南食店出来,就经过小人书铺了,午休时没人看书,连店主也进去了。我凑近去,仔细琢磨每本书的彩色封面和书的厚度,预测着它们可能给人带来的快乐的程度。有五六本彩色图书摆成一摞放在架子顶上,那些我从未看过,是新书,看一本要三分钱。那里头会是什么样的世界?我很想揣测一下,可又没有线索。

这两类行走充满了我的少年时代。郊区的天空和阳光令我的精神内敛,浓缩,那是少女的天堂,经过梳理与澄清的生活的意志更为强烈;而作为“他”的城市似乎是我的感官和思索能力的延续。我并不真正进入他,但我的确在他里面,他的神秘就是我自己的神秘。我反复地感觉他,玩味他,想象他,不断地将他既当作探索的对象,也当作存在的依据。

由童年和少年的行走经历我产生出这样的看法:独自的行走有利于内部精神的成形,可以促使个性变得坚强和独立。人的世界不应全部为日常生活所占据,总要留下一块生长灵魂的净土,而无目的的、单纯的行走,其实是为了这个高级的目的。何况旅途中的风景永远是那么诱人,既激发人向上,也在潜意识里丰富了人的储藏。我现在仍然常做行走的梦,不断返回我儿时在梦里遇到过的那些地方,我想,那正是通往心灵的天堂之路。